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未经许可实施专利技术)
在近十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始终强调专利侵权认定需要建立"有效性-行为性-非法性-目的性"的四维分析框架:

1. 权利有效性基石
被侵权的专利必须处于法定保护期内且维持有效,这是所有侵权诉讼的前提。去年某医疗器械专利案中,原告因未及时缴纳年费导致专利失效,即便被告完全复制技术方案仍不构成侵权。实务中需特别注意:
2. 行为类型法定化
根据《专利法》第11条,侵权行为必须表现为制造、使用、销售等法定形式。在2024年深圳某通讯专利案中,法院首次将"云服务器部署专利方法"认定为使用行为,体现了技术发展对行为认定的影响。需重点掌握:
3. 许可缺失要件
这里的"未经许可"包含明示和默示两种情形。2023年上海法院判决的典型案例确立:
4. 商业目的性判断
教学中发现这是最易被误解的要件。需注意:
近年司法实践的新发展
通过分析2024-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三个裁判趋势:
1. 技术特征比对采用"全面覆盖+等同原则"的复合标准
2. 跨境电商中的"许诺销售"认定标准放宽
3. 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对侵权诉讼的影响权重调整
考点突破方法论
根据历年学员反馈,建议采用"三步记忆法":
1. 框架记忆:用"有效专利→法定行为→无许可→商业目的"建立逻辑链条
2. 案例对照:将海尔vs格力、华为vs三星等经典案例对应到各要件
3. 条文溯源:重点标记《专利法》第11条、第59-65条的关键表述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2025年新修订的《专利法实施条例》对"药品专利侵权例外"作出细化规定,这很可能成为明年考试的新增考点。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