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在公布后,是否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考点:行政法规备案程序)
行政法规在公布后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考点:行政法规备案程序)。这一制度设计既体现了立法监督的宪法原则,也是维护法制统一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注意到备案程序实际上构建了"双轨制"监督体系。一方面,《立法法》第九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应当在公布后30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有件必备",将行政法规与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并列作为必须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这种制度安排既符合我国"一元多层"的立法体制特点,也通过备案审查实现了立法权对行政立法的必要制约。
从实务角度看,备案不同于批准,不影响行政法规的生效时间,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备案审查可以行使撤销权,这对行政机关形成了实质约束。近年来备案审查案例的增多,恰恰反映出这一制度正在从形式备案向实质审查转变。
往年真题: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关于行政法规备案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行政法规应在公布后15日内报国务院备案
B. 行政法规无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仅需报国务院备案
C. 行政法规应在公布后30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D. 经济特区法规的备案程序不适用行政法规备案规定
答案:C
解析:根据《立法法》第九十八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决定,行政法规必须在公布后30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A项错误,备案时限应为30日;B项错误,行政法规必须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D项错误,经济特区法规同样需要依法备案。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