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的经验做法 非常关键的问题,急等回复!
一、路基施工关键控制点
从事道路施工12年,我认为路基压实度是工程寿命的决定因素。在沪陕高速改扩建项目中,我们采用"分层填筑、逐层检测"法:每30cm松铺厚度用20吨压路机振动碾压6遍,再换32吨胶轮压路机收面2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96区顶面(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必须达到96%压实度,这个细节往往被新手忽视。
二、沥青面层施工心得
2018年参与的市政道路EPC项目让我深刻认识到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应保持在150-165℃,摊铺温度不低于145℃。我们团队发明的"三时段测温法"很实用:运输车卸料前测一次,摊铺机料斗内测一次,碾压前再测一次。特别提醒:在交叉口等特殊部位,建议采用8吨小型压路机补充碾压,避免出现接缝不平整。
三、排水系统隐蔽工程教训
最惨痛的教训来自2016年某开发区道路项目。因盲目赶工期导致雨水管道基础处理不到位,次年就出现检查井周边塌陷。现在我们都坚持"五步验收法":验槽底→验垫层→验管道安装→验回填→验井室。特别强调:管道胸腔部位必须用中粗砂回填,人工分层夯实至95%密实度,这个环节偷工减料后患无穷。
四、新材料应用尝试
去年在旧路改造中首次尝试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效果超出预期。与传统AC-16沥青混凝土相比,疲劳寿命提升约40%。但要注意纤维分散度控制,我们改进的"干拌延长法"——先将纤维与集料干拌30秒,再加沥青湿拌45秒,有效解决了纤维结团问题。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