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业问答工程沉淀池的做法 谁能给个答案呀?

工程沉淀池的做法 谁能给个答案呀?

更新:2025-06-19 14:22:01编辑:GD888归类:专业问答人气:76

导读

作为水处理系统的核心构筑物,沉淀池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效率。本文结合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实例,系统阐述传统工艺要点,重点分析旋流强化、斜板模块化等新技术应用,并引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一、传统施工工艺要点

1. 基坑处理

采用分层开挖+钢板桩支护,基底需预留30cm人工清底。我们在郑州项目中发现,当地质为粉质粘土时,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规范》(GB50141)要求,边坡坡度应控制在1:0.75。

2. 结构施工

  • 底板浇筑:设置Φ20@150mm温度筋防止裂缝,我们采用跳仓法施工,分块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
  • 墙体施工:模板选用18mm厚覆膜木胶合板,对拉螺栓间距不超过600mm
  • 二、新工艺技术应用

    1. 旋流沉淀技术

    引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研究员《旋流强化沉淀机理研究》(2023)成果,通过增设导流筒形成旋流场,使表面负荷提升至4.5m³/(㎡·h),较传统工艺提高40%。某制药废水项目实测显示,SS去除率从85%提升至93%。

    2. 模块化斜板组件

    采用PP材质预制斜板单元,现场螺栓连接。对比传统混凝土斜管,安装工期缩短60%,且便于后期维护。浙江某项目应用证明,该技术可使沉淀区有效容积利用率提高35%。

    三、技术经济优势分析

    1. 建设成本

    虽然新型旋流系统设备投资增加15%,但土建工程量减少20%,综合造价降低约8%。

    2. 运行效能

    武汉理工大学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采用组合新工艺的沉淀池,药耗降低25%,排泥周期延长至72小时。

    通过工程实践验证,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沉淀池建设模式。建议在用地紧张或进水负荷波动大的项目中优先考虑旋流+模块化组合方案,这将成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路径。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非营利法人中的基金会法人,其设立目的是什么?(考点:基金会法人设立目的) 工地工程材料进出账 的做法 非常关键的问题,急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