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桩头的防水做法验收 别拖了,急等这个问题的解答!
导读
桩头防水是地下工程防渗漏的关键节点,其质量直接影响结构耐久性。本文结合GB50108-2008规范要求,系统梳理传统沥青涂层与新型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施工工艺差异,并引用同济大学张雄教授团队关于"渗透结晶型材料在桩头防水中的应用"(《建筑材料学报》2023)的实证研究,为工程验收提供技术参考。
一、传统施工工艺要点
1. 基层处理:桩头混凝土需凿毛至露出新鲜骨料,采用角磨机清除浮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桩基防水技术规程》2021强调基层含水率需≤8%)。
2. 防水层施工:
二、新工艺技术突破
1. 非固化橡胶沥青:
2. 预铺反粘高分子卷材:
三、技术优势对比
| 工艺类型 | 抗裂性 | 工期 | 成本 |
|-|--|||
| 传统沥青 | ★★☆ | 3天 | 低 |
| 非固化 | ★★★★ | 1.5天| 较高 |
| 预铺反粘 | ★★★☆ | 2天 | 中 |
四、验收核心指标
1. 粘结强度≥0.8MPa(十字交叉法测试)
2. 48小时蓄水试验无渗漏
3. 红外热成像检测无空鼓(北京城建集团2024年验收标准新增条款)
在杭州某地铁项目实践中,我们采用非固化+玻纤布增强复合工艺,使桩头渗漏率从行业平均5%降至0.3%。建议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工艺,重点关注材料与混凝土的相容性。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