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业问答清代有关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是 急需专业解答!

清代有关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是 急需专业解答!

更新:2025-06-19 14:21:32编辑:GD888归类:专业问答人气:67

雍正七年(1729年),管理工部事务的果亲王允礼奉旨编修工程规范。彼时紫禁城历经康熙朝大规模营建后,亟需统一营造标准以杜绝贪腐。历经三年调研,于雍正十二年(1734)正式颁布74卷《工程做法则例》,时人尊称"工部律"。这部典籍的编纂团队由工部郎中福兰泰等技术官员与内务府匠作首领联合组成,既收录官方成例,又融合江南匠帮秘技。

二、核心内容架构

翻开泛黄的武英殿刻本,其内容可分为三大模块:

1. 营造范例(卷1-27):以27种建筑为蓝本,从九檩庑殿到三檩垂花门,每种皆附横断面"侧样图"。大式建筑须遵"斗口制",将平身科斗拱开口宽度作为模数单位,自1寸至6寸分11等。

2. 工艺规范(卷28-47):详载八大作(木、石、瓦、土、油、画、裱、搭材)技术参数。如大木作规定檐柱高=70斗口,榫卯搭接需留"升线"以防构件变形。

3. 工料核算(卷48-74):精确到每营造尺耗杉木0.8立方尺,青白石料需先呈样御览。雍正帝特别强调"物料价值偶有低昂,应行增减"的弹性原则。

三、技术突破与局限

相比宋《营造法式》,其最大创新在于:

  • 创立"斗口-营造尺"双轨制,解决多工种协调难题
  • 将彩画分为和玺、旋子、苏式三等,确立官式装饰谱系
  • 但缺陷也很明显:缺失柱础磉墩的夯筑技法,对南方穿斗式建筑只字未提。乾隆朝营建颐和园时,工匠仍需口传"寸白口诀"弥补文本不足。

    四、现代研究启示

    1930年代,梁思成先生通过对照故宫实物,首次完成《工程做法》的现代图解。我们发现其"标准化预制"理念竟与当代装配式建筑暗合——斗拱构件误差需控制在"一麻五灰"(约1.5毫米)以内。当前故宫大修仍沿用其瓦作"压七露三"、地仗"一麻五灰"等传统工艺,印证了这套体系的科学价值。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非营利法人提供服务取得收入后,应如何使用?(考点:非营利法人收入使用规定) 屋面工程做法的先后顺序 求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