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砖胎模的做法和用处 求战术解答!
作为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砖胎模通过砖砌体替代传统模板,解决了深基坑支模困难、防水层衔接等技术痛点。近年来预制拼装等新工艺的涌现,正在重塑这一传统技术的效能边界。
一、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1. 结构性作用
2. 防水体系载体
通过延伸垫层防水层至砖模表面,形成连续防水界面,解决传统模板拆除导致的防水层断裂难题。沈阳某办公楼项目采用240mm厚砖胎膜,实现防水卷材一次成型施工。
二、传统施工工艺要点
1. 标准流程
```text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垫层浇筑→定位弹线→砌筑抹灰→回填支护
```
2. 质量控制
三、新技术突破与效益
1. 预制拼装工艺
2. 混凝土预制胎膜
四、技术经济性对比
| 指标 | 传统工艺 | 预制工艺 |
||--|--|
| 单方造价 | 220元/㎡ | 192元/㎡ |
| 工期占比 | 18% | 9% |
| 重复利用率 | 0次 | 8-10次 |
(数据来源:中铁二局深圳公司及威海住建局2025年报告)
行业展望
随着《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24版实施,砖胎模的防水构造要求将更严格。建议深基坑项目优先考虑预制拼装工艺,其碳排放量较传统方法降低25%的特性,符合绿色施工趋势。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