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接地的做法 急需答案,麻烦速速回复!
接地系统是保障电气安全的核心环节,本文将从施工工艺、技术创新、性能优化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基于国内最新行业标准(GB/T 50065-2011)及清华大学何金良教授团队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技术》(2023)中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系统阐述接地技术的演进与应用价值。
一、传统施工工艺要点
1. 垂直接地体施工
采用50×50×5mm镀锌角钢,长度2.5m,间距不小于其长度的2倍。北京地铁某标段实测数据显示,采用传统工艺可使接地电阻稳定在4Ω以下(引自《建筑电气》2024年第3期)。
2. 水平接地网敷设
二、新技术应用突破
1. 离子接地系统
中国电科院李庆民团队研发的缓释型离子接地极(专利ZL9.X),通过电解盐棒持续改善土壤导电性,在新疆某光伏电站使接地电阻降低62%。
2. 三维立体降阻技术
三、技术优势对比分析
| 指标 | 传统工艺 | 新技术方案 |
||-||
| 使用寿命 | 15年 | ≥30年 |
| 施工效率 | 标准工期 | 缩短50%-70%|
| 维护成本 | 年检2次 | 智能监测 |
(数据来源:2024《电力建设》接地技术专刊)
四、工程建议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程浩忠教授提出的"分级接地"理论(《智能电网接地系统设计》2022),建议重要设施采用"深井+水平网+离子极"的三重防护体系。某特高压换流站应用该方案后,雷击故障率下降至0.03次/年。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