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的工程做法 急求知识点答案!
导读:在建筑工程实践中,"12的工程做法"通常指12种基础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操作。作为从业15年的项目经理,我将结合现场经验,从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到质量控制,详细剖析这些做法的技术要点与实施难点。
第一次接触"12的工程做法"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当时我们团队负责的游泳中心幕墙工程,就采用了其中7种标准化工艺。以混凝土浇筑为例,传统做法往往忽视入模温度控制,而标准工艺要求必须控制在28±2℃。记得为达到这个标准,我们不得不半夜浇筑,采用液氮降温罐车,最终使结构裂缝率降低了73%。
钢筋连接工艺的革新给我的印象最深。传统搭接焊耗材量大,我们改用套筒冷挤压连接技术后,单层节省钢材12吨。但这项工艺对工人技术要求极高,最初三天废品率高达15%。后来通过制作1:1样板墙,让工人反复练习压力值控制,才将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
防水工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阴阳角处理,标准做法要求做成圆弧过渡。去年在深圳超高层项目中,我们发现设计院的直角节点图纸与工艺标准冲突。经过与设计方三轮技术论证,最终采用预制混凝土倒角构件,既满足结构要求又符合防水标准。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标准工艺执行不能机械照搬,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灵活调整。
如今这些工艺已写入我们的《项目标准化手册》,但真正的挑战在于落地执行。去年验收的医疗建筑项目,因监理坚持按12标准全数检查卫生间反坎浇筑质量,导致进度延误两周。这提醒我们,工艺标准与工程进度的平衡,需要建立在全过程质量管控的基础上。
中国建筑人才网,唯才建造师人才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